一年的高考冲刺生活终于结束了,学生们大呼:“吾终可安心寐矣!”但一天不放榜,学生依旧无法完全放松下来。在等待放榜的期间,家长和考生一定要谨防 “高考后遗症”。某中学的黄冰洋老师提醒家长,考后一定要好好地观察孩子们的情绪,和孩子们沟通,了解他们的想法。
“考完最后一科后,很多学生都表示有一种失落感,觉得‘心里空荡荡的’。”黄冰洋老师说,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的情绪,例如不断自责、失落、失眠、焦虑、爱发脾气等,甚至出现轻度的精神障碍,家长应该及时进行引导。另外,家长可分享孩子在高考期间的心理压力,安排家庭旅游等亲子互动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,防止孩子的心理走向极端。
离高考结束还有15分钟,家长和学生又开始绷紧了另一根神经。记者在某中学考场外碰见数位来接考生的家长,他们一边看表一边讨论起志愿填报。另一位考生妈妈认为,如今男学生报考工程类专业更好。“那女孩子呢?”听到这边讨论填报志愿,站在不远处的几位家长也靠了过来。“高考结束后,志愿填报是重头戏啊。”一家长感叹地说。
记者了解到,有的学校的班干部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毕业旅游和毕业聚餐的活动了。由于强烈的成功欲望与考试现实形成的落差,不少考生在心理上一下子很难调适过来,很容易出现抑郁、焦躁或过分放纵等诸多心理问题。此时的游玩活动恰好可以让考生在团体交流中释放心理压力。
有老师建议,高考结束后,家长可与孩子一起了解相关投档线的学校教学环境、学习氛围、地理位置等内容和填报志愿的相关事宜,做到心里有数。不要等到填报志愿时才急急忙忙收集资料,这样会产生慌乱的心理,导致不能理性地填报志愿。不过,当务之急,考生应先补足睡眠,把透支的睡眠全补回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