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登陆宝鸡家教网 今天是:
习惯性质疑,拉远了父母与孩子的距离

[ 信息发布:本站 | 发布时间:2012-01-01 | 浏览:1975 ]
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大多数人还是赞同的。但是,己所欲,施于人。是否还能为大家所接受呢?

孩子怎么总是犯错?——我们对孩子的质疑

是不是最近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?交代和叮嘱的全部被遗忘在脑后,要求他完成的任务一点也没有进展,说他两句还被顶撞。真的是和大人纯心过不去一样,性格越来越坏,越来越喜欢钻牛角尖。你让他做的事情,他非要去做,还没到青春叛逆期呢,就提前叛逆了。这样下去还怎么得了?再疏于管教,恐怕是日后要出问题的,到时闯出祸来,就后悔莫及了。家长可真不好当,好像,每一代人,每一个家庭都是这种情况。

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,帮助孩子成功,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。在学习上,在择偶上,乃至在他的专业就业问题上,作为家长,我们总想着要指点一番。毕竟,孩子是没有经验的,把好关的任务就是在于家长了。难道,这不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吗?谁会亲眼看着孩子走错路,误入歧途?越是这么想,越觉得对孩子的控制和要求是理所当然。这样一种心态,是否正确?

质疑源自被质疑——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

小时候父母念叨你的成绩,大了父母念叨你的粗心,你结婚了念叨你就知道玩,直到你也当了父母才发现,念叨孩子好像是父母的天性。孩子总有不那么完美的地方,而这些小小的不完美,都是父母眼里的刺,就算学过再多的无条件接纳,到了自己的孩子这儿,接纳还是有条件的,最重要的,就是达到要求。

有些父母的要求是显性的,如果你达不到,后果很直接。父母要么一顿劈头盖脸,要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,虽然你不觉得这有什么错,这个错跟父母有多大关系,总之,只要父母认为你错了,你就得认。比如,成绩不达标,课堂纪律不好,性子太慢,总是不结婚,狐朋狗友一大堆……这些和他们有必然关系吗?都是你自己的事儿。可是不行,他们对你有期待,他们理想中你不应该是这个样子,别人都可以,你为什么不可以?你看看人家某某某。

每个人都在父母的要求里慢慢长大,正是那些让人反感甚至抵触的要求,让你长成现在的模样。仔细想想,我们中的多数人,其实都没那么让父母满意。

我们的成长,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原生态家庭的影响,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,它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,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习能力:当人处于陌生、危险的境地时,人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,捕捉环境中的蛛丝马迹,来迅速做出判断;当人处于一个环境中时,会无时无刻不被这个环境所同化,因为环境给他的心理暗示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。

我们的父母之间是什么样的相处模式,他们和我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,会深深地影响到我们,我们在和爱人、孩子相处时,会近乎本能地采用这些模式。等你做了父母,也开始诞生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要求,把自己内心最美好的愿望都放在孩子身上。这个时候,孩子在你的眼里,就是一个问题孵化器,老麻烦刚消停,新头绪又登场。你抱怨,怎么总是问题不断。你忘了,自己刚刚从一个窠臼里走出来,余波未断,就已经不由自主再次掉了进去。

双方停止质疑,把爱的缺失补回来——给予孩子温暖和爱,还有安全感

殊不知,父母也是应该教育的受害者。另外,即便抛开教育失败的问题,如果我们在外面受了气,还是习惯于扑向妈妈的怀抱大哭一场的。小脾气一上来,还会不停的给父母挑毛病。我想,父母皆祸害的心理根源,也正在于在——不是我们不爱父母了,而是我们习惯性地向父母撒起了娇。

毕竟,对孩子来说,父母不是真的就是祸害;对父母来说,孩子也更不是洪水猛兽。父母之所以被孩子们称为祸害,只因为由于父母的不当做法,的确深深伤害了他们。在一些父母的眼里,孩子们及其观点之所以是洪水猛兽,是因为双方没有很好地沟通,父母不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,未采取科学的、人性化的教育方法。

一如家庭咨询师郑立峰的话,为什么那么多人无法放下对父母的怨恨?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他们需要找到父母爱自己的证据。这无疑是一个悖论,满眼只有怨恨的人,是不可能看到爱的证据的。但越是缺失,人们越会生成另一种强烈的渴望,并一次次去批判父母,进入更加失望的循环。他们从来没有在自己的父母那里获得安全感。

儿童最初的安全感是从哪里来的呢?它来自于养育者。养育者(主要是母亲)对孩子需求的反应必须是及时的、可靠的、始终如一的、预料当中的,儿童才能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的、可靠的、善良的,同时儿童也在自我规范当中建立对自己的基本信任。

安全感充足的孩子内心坚信:我是可爱的,我是被爱的,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,我有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。他们不随意冒险,不在马路上乱跑,每到一个陌生之处也不会一下子闯进去,而是沉稳地观察环境,慢慢地融入。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是依恋式独立,他们很自信,不怕犯错和失败,乐于分享与合作,不以竞争获胜或物质占有定义自身的价值,不怕不同意见,不刻意逢迎。

安全感缺乏的儿童则是这样的:

他们要么过度怯懦,要么胆大妄为,不顾自身安全;他们要么过度黏人,要么过度独立;他们不愿意独立解决问题,而是依赖他人的帮助;他们迷恋物品,渴求物质满足;他们不敢参与竞争,或者不能接受失败;他们不愿意接受不同意见,而是要求大家必须跟他意见统一,变得更为任性。

如何稳固儿童的安全感?怎样给孩子安全感?父母怎样给孩子安全感呢?有以下几件事情我们要做到:

1.长时间、高质量的陪伴,尤其是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。

2.不批评、责备、惩罚孩子,而是欣赏、鼓励、支持孩子。

3.不威胁孩子(不说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或者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)。

4.鼓励孩子独立,接纳孩子的个性。

5.给孩子树立恰当的规则。

6.严格要求自己,以身作则。

事实上,父母相信自己、热爱生活、关爱他人、信任世界,孩子才能获得坚实的安全感。